你见过或听说过头上长角的鸟类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区就有一种长角的野鸡,名叫黄腹角雉。这种鸟是在1857年由英国生物学家古尔德(Gould)根据采自福建省崇安县挂墩地区的标本首次定名的,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挂墩角鸡。
雄鸡(左)和雌鸡(右)│图片源于鸟网
就外形来看,雄鸡和雌鸡的长相差的不只是一星半点。雄性角雉上身羽毛栗红色,夹染着黄色卵圆班,腹部羽毛黄色,头上长着黑而发亮的长羽,垂向颈部,称为冠羽。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头部后方、冠羽的两侧各伸出一支大约3厘米长的浅蓝色的角。提起角,人们自然会想到牛角、羊角。但是角鸡头上的角并不像牛角、羊角那样硬梆梆,而是肉质的。当雄性角鸡发情时,这两只浅蓝色的肉质角高高竖起,不时地抖动,显得十分神气。雄性角鸡的喉部下方还长着片肉块好像围在婴儿胸前的围巾一样,叫做肉裙。平时肉裙会缩得很小,发情时,它就充血膨胀而伸展开来,围挂在胸前,颜色鲜艳夺目,具有自我炫耀以吸引雌鸟前来配对的作用。反观雌鸡,通身棕褐色,行为低调,活脱脱野鸡界中的“灰姑娘”似的。当然,这与雌性鸡繁衍后代担负更重要责任脱离不开,是动物生存的一种巧妙智慧。
黄腹角雉生活在海拔700公尺以上的高山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取食米锥、锥栗、山茶树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蚯蚓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在自然界生存,黄腹角雉主要依靠茂密树林来隐蔽自己,借此躲避天敌,如果被捕猎好手黄鼠狼、蛇类盯上,毫无还手之力。黄腹角雉不仅胆子小,反应能力也不行。据研究人员观察,黄腹角雉反应迟钝,如果有人逼近它,而它来不及逃跑,就会见人就把头埋草丛里,将自己“隐藏”起来,但大半个身体露在外边,不愧是掩耳盗铃的方法。所以也说它是一只“呆鸡”。
黄腹角雉平时喜欢单独活动;冬季集群过冬;春暖花开的时候,雄鸟竖起头后的肉质角,抖动胸前的肉裙,唱起动听的“情歌”;踏着翩翩的舞步向雌鸟求偶,然后配对、筑巢、产卵、繁殖后代。黄腹角雉雌鸡在孵化时,即使遇到危险也轻易不会离巢,如果被逼急了,还能用单只翅膀将卵挟住,一溜烟跑进灌丛里躲起来,直到危险解除,再将鸟卵搬出巢中,继续孵化。
黄腹角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是我国特产的珍禽,分布在湖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山区。黄腹角雉的数量本就稀少,又因为自然繁殖能力极低,天敌危害严重,栖息地缩小等原因,在20世纪70年代末处于濒危状态。根据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1977年出版的《红皮书》记载,黄腹角雉是17种濒临灭绝的野鸡之一,所以我国已把黄腹角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虽然目前自然界的黄腹角雉数量仍是屈指可数,但随着猎枪的政府管制和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这种长角的明星物种数量已经有所增多,期待有朝一日,它们的别样身影将更多地活跃在世人的眼中。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燕婷 陈友铃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及时告知,经核实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