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榕树、榕小蜂

发布时间:2021-12-16浏览次数:11


    在福州市杨桥西路与江滨西大道的交叉口,金牛山公园的对面,一座高3.8米、造型奇特的雕塑默然伫立,雕像左手向上托起,右手执锄头,头顶上是一株榕树的造型(图1。雕塑上的这位名人,便是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公元1065年62岁的张伯玉(在福州任太守三年,1069年去世)自越州知府任上移福州,主政这一方水土,从此与福州结缘,福州别称“榕城”的由来与他有着深厚的渊源。

当时福州城内居民饱受旱涝之苦,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热很多百姓因此患病。张伯玉经过仔细考察,“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这项“编户植榕”的政策,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大力植榕(图2,以至于福州“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者暑不张盖”。

不过,福州之所以得名“榕城”,却也并非张伯玉一人的功劳唐宋时期,先后有多名福州的地方官员为“榕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张伯玉之前,闽王王审知(公元892年王家三兄弟攻打福州建闽,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中书令、闽王公元925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筑夹城扩土地,为编户植榕奠定土地基础;北宋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公元1044-10481054-1063间,蔡襄两次福州、泉州任职任职福州时,大力倡导水利,曾在官道上种植榕树。张伯玉调至福州时,各项条件基本成熟,编户植榕的推行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1. 张伯玉雕像

 


                         2. 福州古榕

 

榕树是桑科榕属(Ficus)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榕树植物约有100种,福建省有25种,4个变种,以及36个引种栽培种,常见种类有:细叶榕(图1)、垂叶榕(图2)、大叶榕(图3)、高山榕(图4)、粗叶榕(图5)、天仙果(图6)、菩提树(图7)、笔管榕(图8)、大果榕(图9)等,榕树植物不但生长适应性强,而且富有观赏性,还兼具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价值,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资源。

 

 

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存在高度专性的互惠共生关系两者已经经历了大约7500万年的协同进化过程,全球800多种榕树都有对应榕小蜂为其传粉(图10榕树植物为隐头花序,花生长在凹陷的花序托内,称为隐头花序,既有雌雄同株(雌、雄花同在一个花序果中,例如细叶榕,图11),也有雌雄异株(雌、雄花不在同一花序果中,不在同一植株上,例如薜荔,图12)。

 

 


薜荔雌株上有雌花序,花序内只生长雌花(单性花,由花被和雌蕊组成,柱头长鞭子状,是功能性雌花),雄花序内有瘿花(单性花,由花被和雌蕊组成,柱头长喇叭状,无雌花功能,子房提供给榕小蜂产卵)和雄花(图12)。雌雄花序的发育过程历经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成熟期(图13),雄花期时雄花和传粉榕小蜂均发育成熟,由雄蜂开凿出飞通道,雄蜂先从虫瘿中出来,寻找雌蜂(图14)所在的雌瘿并凿开小孔与雌蜂交配(雄蜂可与多只雌蜂交配),交配后的雌蜂离开虫瘿,主动采集或被动携带花粉,然后沿雄蜂开凿的通道出飞离开雄花期雄果,继续寻找雌花期花序,进入雌花期雌花序授粉,使榕果结实;或进入雌花期雄花序产卵,繁育传粉榕小蜂后代。





                                  图13. 薜荔花序果发育过程


                                   图14. 薜荔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 的雄蜂与雌蜂

在高度专性传粉的榕树-榕小蜂互惠共生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传粉小蜂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图15,16非传粉榕小蜂多从果外将卵产在榕果内不帮助传粉(图17,18);传粉榕小蜂均在榕果的雌花期从苞口进入果内产卵,而非传粉榕小蜂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在榕果发育的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均可以产卵;若非传粉榕小蜂先于传粉小蜂产卵,榕果通常会分泌特殊代谢物使自身脱落,从而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产卵,榕果也会分泌特殊代谢物,产生拮抗作用,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互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榕树与非传粉小蜂之间的寄生关系,均是植物与昆虫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胡影 郑翠芳 吴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