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蛙捕食,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好快!的确,青蛙的捕食从开始到结束仅需十分之一秒的时间,这之间的动作包括张口翻舌,粘住食物,舌头缩回原位从而把食物拉入口中,然后口部合拢,双眼一闭就把整个食物囫囵吞下。那么,青蛙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的动作呢?其实呀,这和它们的身体构造有关。
1、特殊的视觉器官。
蛙类的眼睛对于静止的物体反应迟钝,而对活动的物体却十分敏感,运动速度越快的物体,越容易被蛙类发现。蛙眼的另一特点是眼球大而突出,视野开阔,除了自身的正后方和后上方之外,其余各方位里,一旦有活动的物体出现,它都能发现并立即瞄准目标,飞身跃起(或探身前移)捕而食之。
2、蛙舌的形态构造和活动方式与众不同。
蛙的舌根固着在下颌前部,舌尖反而伸向口腔里面。这种倒生的舌头其优点是能够翻出口外,可以扩大取食的范围。蛙舌的表面有许多粘液腺,经常分泌大量粘液,可以粘住食物。蛙舌是肌肉质的,发达而有弹性,伸缩力强,故能有力地拉取食物入口。
3、蛙的口腔。
蛙的口腔宽阔,适于容纳较大的食物,其上颌边缘呈细小锯齿状,可以防止已经入口的食物挣扎滑脱,但因口中没有发达的牙齿以供咀嚼,只能把整个食物囫囵吞下。然而要吞下整个食物,需有一股推压力量。青蛙的闭眼动作,正是这股推压力量的来源,因为青蛙的眼眶底部没有骨块,只有一层薄膜把眼球和口腔隔开,所以青蛙一闭 眼睛,眼球就会下陷,推压口腔顶壁,增大口腔压力,从而把口中的食物迅速推 进食道,吞入胃里。这就是为什么蛙类吞食要闭眼的道理。
蛙类捕食的过程通常如上所述,但也有所例外。有时,蛙类捕食蚯蚓或蝗虫等较大的食物,不能一下子全部纳入口中。这时,它就用前肢协助把露在口外的食物部分推拨入口。个别的种类,如非洲爪蛙(或称爪蟾),其口中无舌,则全靠两只前肢夹持食物送入口中。在养蛙场内,经常可看到两只蛙争食一条近蚯蚓各拉一端,状如“拔河”比赛的有趣场面。如果争食的两蛙大小悬殊,自然是体大力强者获胜得食;若是双方势均力敌,则往往以拉断蚯蚓,各食其半而告终。
福建师范大学蔡明章教授还曾见到一只虎纹蛙(俗称水鸡)吞食一条大蚯蚓后蹲在一旁休息,由于刚被吞下的蚯蚓还在胃中挣扎蠕动,故其腹侧一直起伏颤动不停。旁边的另一只虎纹蛙发现了,以为是活动的食物,则多次撞其腹侧,张口翻舌,企图捕而食之。似此隔腹取食,当然是徒劳之举。不过,由此足见蛙类喜吃活食之习性。
那么是否蛙类绝对不吃静止的食物呢?也不尽然。在自然界虽未见过蛙类捕食静止的饵料,但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经过人工驯化一些蛙类可以捕食人工配合饲料,如牛蛙、泰国虎纹蛙等。蔡明章教授曾经训练过本地虎纹蛙取吃蚕蛹,面条或其他人工配制的静止饵料,不过,食欲欠佳,可见,这是其他蛙类养殖中尚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简敏 张燕萍 陈友铃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及时告知,经核实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