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3001 专业名称:生物工程
一、专业特色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是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依托学院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如国家级“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含的“生物工程基础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业微生物发酵代谢调控、微生物菌种改造、环境生物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通过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工程制图与CAD实践、发酵工厂设计和生物工程设计与实作(Capstone)等课程的学习,结合团、学活动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发展前景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工程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工程之所以受到各界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工程发展迅速,用途广泛,应用范围已遍及医药、农业、食品、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它可以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难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生物工程在全球经济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世界生物工程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
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国民经济乃至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来说,生物工程的发展为解决十几亿中国人的食物、医疗保健以及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专业教育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团队协作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具备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物工程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生物工程相关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生物工程问题,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前提下,提出与选择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方案,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性。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生物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生物工程实际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的生物工程实际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生物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能正确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生物工程领域生产与研发中的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并能在相关的工程实践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就业方向
可在制药、酿造、环保、食品等与生物工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设计、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可报考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