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林岗教授课题组在三倍体与二倍体牡蛎风味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结合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深入探讨了二者在风味物质组成和相关蛋白质表达上的差异。通过两项互补的研究,课题组不仅揭示了这两种牡蛎在风味成分上的显著差异,也为未来牡蛎风味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进展一: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课题组采用4D-Fast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分析了三倍体和二倍体牡蛎风味特征的蛋白质层面差异。研究发现,两者在多个风味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涉及味觉感知、代谢途径和酶催化反应的蛋白质上。研究进一步揭示,三倍体牡蛎在风味持久性和鲜美味的表现上优于二倍体牡蛎,这一差异可能与三倍体牡蛎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该研究为牡蛎风味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为牡蛎品种选育和风味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成果以《4D-FastDIA-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protein biomarkers linked to flavor traits between triploid and diploid oysters (Crassostrea angulata)》为题,发表于《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1区TOP)。福建师范大学为本研究的第一单位,林岗教授和薛婷正高级实验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陈多和2023级研究生郑泽文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福州海洋研究院的资助。
进展二: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课题组通过对三倍体和二倍体牡蛎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的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氨基酸、脂肪酸等风味相关成分上,三倍体牡蛎表现出更高的风味物质含量,显著增强了鲜美味和咸味的特征。这些差异可能与三倍体牡蛎的基因型和生长特性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研究,课题组为牡蛎风味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有望推动牡蛎品种风味优化和改良。
研究成果以《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flavor subst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riploid and diploid oysters (Crassostrea angulata)》为题,发表于《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中科院2区TOP)。福建师范大学为本研究的第一单位,林岗教授和薛婷正高级实验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陈多和2023级研究生郑泽文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福建省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89/fmars.2024.1481047https://doi.org/10.1016/j.lwt.2024.11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