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小蜂产卵,你见过吗?

发布时间:2022-05-25浏览次数:11


李璇吴文珊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桑科榕属植物约800种,中国约有100余种。榕树与榕小蜂共生关系的确立始于白垩纪[1],但人们对榕-蜂共生关系的认识不足百年,最早的有关榕小蜂的记载1916Grandi G.对锡兰榕小蜂的研究[2]-蜂共生关系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3]我国对榕-蜂共生关系的研究比国外晚了近30年。


薜荔Ficus pumila L.桑科榕属植物雌雄异株,雌株形成雌花序,花序内生长长花柱雌花;雄株形成雄花序,花序内有短花柱的雌花又称瘿花和雄花。薜荔为隐头花序且雄花迟熟,依赖膜翅目(Hymenoptera榕小蜂科Agaonidae)的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Wieb.]为其传粉。1986年马炜[4]首次发表了薜荔与薜荔榕小蜂共生关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从此揭开了我国榕-蜂协同进化研究的历史篇章,此后,我国学者对薜荔榕小蜂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5-7],但此间均未发现在薜荔榕果中存在非传粉小蜂,直到2008首次发现薜荔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sp.),它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延腹榕小蜂亚科(Sycoryctinae佩妃延腹小蜂属(Philotrypesis[8]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鲜见关于非传粉榕小蜂产卵行为的报道,延腹榕小蜂亚科中仅对凯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cancae L.[9-11]、佩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pilosa Mayr[12,13]产卵行为有过报道


在野外,薜荔传粉小蜂一般是在9:00-15:00时集体出飞,寻找合适的榕果产卵。薜荔延腹榕小蜂的出飞时间要比薜荔传粉小蜂迟1周左右,一般在上午8:00-12:00时产卵。在室内只要有合适的榕果,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产卵。薜荔延腹榕小蜂种群数量不多,很少看到在榕果上聚集产卵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多看到薜荔果上单只薜荔延腹榕小蜂在产卵,偶尔也可看到一个薜荔果上有2-3只薜荔延腹榕小蜂在产卵。薜荔延腹榕小蜂在薜荔榕果上产卵过程可分为搜索产卵位点、产卵针刺入榕果及产卵与收回产卵针三个阶段。


1.搜索产卵位点

薜荔延腹榕小蜂出蜂后,受薜荔雌花期幼果释放的挥发物的吸引飞向幼果,在果间飞行在果面上跳跃,寻找适合的榕果,而后,雌蜂在果面徘徊(图1A),寻找产卵位点薜荔延腹榕小蜂并不像佩妃延腹榕小蜂[13]那样通过触角产卵针,以及产卵鞘末端上的感受器探寻产卵点。我们观察到薜荔延腹榕小蜂对产卵位置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它们薜荔果面部位的产卵机率相似榕果苞口和果柄除外能倒挂在果面上产卵,有时产卵动作是突然发生的,推测它榕果上的产卵位置可能没有特别的要求,解剖榕果证实,薜荔延腹榕小蜂选择已有薜荔传粉小蜂幼虫的虫瘿作为产卵对象,小蜂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搜寻适合产卵的榕果。

开始产卵时,雌蜂后足用劲向后蹬,头部向下,其上颚接近果面,腹部向上,高高抬起腹部与头、胸部呈垂直状态(此时,前足和中足共同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产卵鞘在腹部延伸的第89节背板末端处向下折弯(图1B),而后,后足弯曲,使产卵鞘末端立果面接触,产卵鞘折弯立于果面此时前足中足和后落在果面上,产卵针刺入点位于一对后足之间(图1C)。薜荔延腹榕小蜂产卵的初始动作并不都是如此费劲,有时小蜂腹部向头部方向抬起至90°角,可以轻松的将产卵鞘折弯立于果面。


2. 产卵针刺入榕果

雌蜂头部下压,胸部抬起,同时腹部带动产卵鞘往头部前倾,而下生殖板带动产卵针逐渐与腹部鞘状部(腹部第8-9节背板延伸部分分离(图1D),产卵针渐渐刺入果壁,依靠生殖板下压,推动产卵针穿越厚厚的果托(约5-6mm厚)。小蜂通过后足的伸缩以及调整腹部前倾的角度,既能调节腹部鞘状与产卵鞘之间的距离,也能调整产卵鞘与果面之间的角度(图1EFGH),从而调整产卵针推进的方向。当前方受阻时(薜荔果托由弹性极强的管状纤维交织成立体网格状,产卵针遇到管状纤维受阻,若刺穿管壁,管内流出的白色乳胶黏性极强,促使产卵针快速回抽),生殖板前倾回抽产卵针,调整好方向后再次向前推进,往往如此多次反复,产卵针渐次向前推进,而上抬的腹部也逐渐放平,与胸部、头部成一直线;当小蜂依靠腹部的力量将产卵针全部压入果壁内后,腹部再次上抬,产卵针回抽,产卵鞘突然弹离果面,向体后伸展开来(图1I)。之后薜荔延腹榕小蜂通过腹部的力量将产卵针逐渐压入果壁内。此时,下生殖板与腹部垂直,腹部、腹部鞘状部和产卵鞘连成一线,平行于果面(图1J


3.产卵与收回产卵针

由于薜荔延腹榕小蜂产卵针较长,薜荔壁厚,往往需要数次反复,产卵针才能果壁。即使产卵针完全插入果内 ,也常常因为在果内没有找到合适产卵位点(薜荔延腹榕小蜂将卵产在蛹期薜荔传粉小蜂的体内),或是薜荔延腹榕小蜂小蜂产卵后再到其它子房去产卵,它都需要全部拉出,或拉出一段产卵针后再重新插入。因此,整个产卵过程所需时间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以上差异很大产卵结束后,雌蜂用力伸直足,抬高腹部,拉出一段产卵针,然后前行,逐渐地拉出整个产卵针(图1K)。而后,薜荔延腹榕小蜂用后足的跗节清理产卵器,并将产卵针叠入卵鞘中(图1L)。


薜荔延腹榕小蜂产卵成功率低影响其产卵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薜荔果大,果托厚,组成薜荔果托的管状纤维弹性极强,其间还分布有大量的乳汁管[4,5,6,8],因此,薜荔延腹榕小蜂在产卵过程中产卵针推进十分艰难,小蜂必须通过虫体各部位的协调一致,如体位的前后移动,腹部近180°的抬升旋转,下生殖板的闭合,三对足,尤其是后足的弯曲与伸直,产卵鞘张弓程度,时时调整产卵针推进方向,以最佳角度和力度插入榕果。2佩妃延腹小蜂属的榕小蜂多为复寄生性昆虫,其产卵针末端的感受器对传粉榕小蜂生殖附腺的分泌物有较高敏感性,以确保其卵产于已有传粉小蜂幼虫的虫瘿内[9,11,12,13]薜荔延腹榕小蜂也是复寄生性昆虫故其产卵时间,以及发育成熟出飞的时间均在薜荔传粉小蜂之后薜荔延腹榕小蜂产卵针穿越果托后,小蜂对产卵针的控制力已下降到最低点,而此时产卵针末端能否精准到达合适产卵位点是小蜂产卵成功的关键。对于果外产卵的薜荔延腹榕小蜂来说,这一探寻产卵寄主的过程无疑是颇费体力和时间的。产卵成功率低,可能薜荔延腹榕小蜂种群数量稀少分布狭窄的主要原因



1.薜荔延腹榕小蜂在薜荔果上的产卵过程

A雌蜂在果面徘徊B产卵鞘上抬,准备开始产卵C产卵针刺入果面DEF产卵针逐渐从产卵鞘基部分离下插G产卵针完全插入果内后回抽H产卵针完全插入果内I产卵针与产卵鞘分离;  J产卵针再次全部插入果壁内,开始产卵K产卵结束后,雌蜂用力伸直足,抬高腹部,拉出一段产卵针,然后前行,逐渐地拉出整个产卵针L拉出产卵针后,薜荔延腹榕小蜂用后足的跗节产卵针叠入卵鞘中

参考文献

[1] 马炜, 陈勇, 李宏庆. 榕树及其传粉者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1997, 17(2): 209-215.

[2] Grandi G. Contributo alla conoscenza degli Agaonini (Hymenoptera, Chalcididae) di Ceylon e dell'India[J]. Bollettino del Laboratorio di Zoologia. Portici.1916, 11:183-234.

[3] Wiebes JT. A short history of fig wasp research[J]. Gard. Bull. Straits Settlement. 1976, 29: 207-236.

[4] 马炜, 吴翔. 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的共生关系[J]. 生态学报, 1989, 9(1):9-14.

[5]罗光坦, 李宏庆, 马炜梁,. 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生活期的配合[J]. 生态学杂志, 2000, 19(3):73-75.

[6]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薜荔榕小蜂产卵和传粉行为[J]. 昆虫学报,2003, 46(1): 35-39.

[7] 严菊媛, 郑翠芳, 杨升, . 薜荔传粉小蜂对薜荔榕果挥发物和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5): 77-84.

[8] 魏玉梅, 刘亮, 吴文珊. 薜荔隐头果内非传粉小蜂的发现[J].生物学教学, 2010, 35(2): 6-7.

[9] Lichtenstein JL. Notes preliminaire au sujet de Philotrypesis caricae Hass. (Hymenoptera: Chalcididae) [J]. Bull. Soc. Ent. Fr.,1919, 17: 313-316.

[10] Joseph KJ. Recherches sur les chalcidiens Blastophaga psenes (L.) du figuier Ficus carica (L.) [J]. Annals Sci. Nat. Zool. 1958, 20:197-260.

[11] Joseph KJ. On a collection of fig insects (Chalcidoidea:Agaonidae)from French Guiana[J]. Proc. R. ent. Soc. Lond. (B), 1959, 28: 29-36.

[12] Abdurahiman UC. Observations on the oviposition behaviour in Philotrypesis pilosa Mayr (Hymenoptera: Torymidae) [J]. Proc. Svmp. Environ. Bio1. Trivandrum. 1980, 146-150.

[13] 文全, 黄大, 杨大荣, . 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J]. 昆虫学报, 2004, 47(3): 3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