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涨知识啦:有着神仙之名的文昌鱼

发布时间:2021-11-29浏览次数:12

快来涨知识啦:有着神仙之名的文昌鱼

 

在所有已灭绝的动物中,唯有文昌鱼能使我们勾画出志留纪最早的脊椎动物先。

                                             ——黑格尔     The Evolution of Man1874年

现实中,文昌鱼并没有灭绝,而且按照现有的新发现的资料,脊椎动物应该是出现在寒武纪。先让我们来看看文昌鱼是什么?





文昌鱼又名鳄鱼虫”、“蛞蝓鱼”它们体型较小,只有3厘米6厘米长,身体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外形上具有玲珑通透的美感。文昌鱼因形状像条小鱼,而且能游泳,所以谓之“鱼”。虽然文昌鱼被称为鱼,咋一看模样也像鱼,但它实际不是鱼。

真正的鱼具有明显的头部,上面有眼、耳、鼻等主要感觉器官,口部有上颌与下颌,身体背方有一条脊梁骨(脊柱);胸部和腹部各有成对的鳍。

所以,再仔细看看,是不是发现文昌鱼其实没有上述构造。

真棒!看来它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不属于脊椎动物。那我们再来看看是否属于没有脊梁骨的无脊椎动物呢?

仔细观察下图,在文昌鱼身体背方,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有一条纵贯全身首尾的棒状结构





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这个棒状结构其实是文昌鱼的脊索,这条脊索是无脊椎动物所没有的,而鱼类和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胚胎或幼体都有脊索出现,只是到了成体阶段,脊索才被脊柱所代替。由此可见,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原始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这神仙名字从哪里来?

看到这里,你可能开始好奇是谁给文昌鱼取了这么神奇的名字。接下来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咱们福建闽南地区

在闽南民间,关于文昌鱼的记载和传说颇多。据同安县志第十一卷物产篇第九十页载:“文昌鱼似鳗而细如,产西溪近海处,俗谓文昌(指古代传说之神——文昌帝君)诞辰方有,故名”。 

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神话,说的是古时候文昌帝君出游,不慎将手中之笔掉落海中,这支笔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人们称它为文昌鱼。上述传说与记载均带迷信色彩。

而比较可信的传说是:文昌鱼主要产地——同安刘五店附近的小岛(鳄鱼岛)上面有一座古庙叫文昌寺,当初渔民在此地捕获这种鱼形小动物时,尚不知其名,就以此古庙之名叫它“文昌鱼”。此说符合以产地命名的原则,较有道理。

别急,还有另一说法是:文昌鱼原名“银枪鱼”,此名见于李绣尹《紫燕金鱼室》笔记,上面写着:“鱼产同安

刘五店,长寸余,色银白无鳞,首尾俱尖,有似银枪,故称”。李绣尹先生还指出:“文昌二字系银枪之谐音而误读之”。这就是说因为闽南方言“文昌”与“银枪”之音颇为相近,“文昌鱼”之

名系由“银枪鱼”误读演变而来


看来关于文昌鱼名字

的由来,百家百言。但是,从以上这些传说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有可能早在1000 多年前就在厦门附近海域发现了文昌鱼,但遗憾的是缺乏详细记载和科学描述,所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

到了1923年。当时执教于厦门大学的美国学者( Light )发表于国外《science(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中国厦门同安刘五店的文昌鱼渔业。1932年,美国学者博爱理( Boring )等研究了中国厦门产的文昌鱼,鉴定 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直译后即为白氏鳃口鱼,俗称厦门文昌鱼。我国学者厦门大学教授金德祥也于20世纪30年代在菲律宾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关于文昌鱼的研究论文。从此,厦门文昌鱼的盛名就这样传遍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

达尔文曾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因为迄今为止,古生物学家尚未找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化石。

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脊索动物在海洋里出现,这就是文昌鱼。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由早期的脊索动物演化为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类人猿,因此现存的脊索动物文昌鱼在物种起源方面具有世界意义。文昌鱼没有脊椎骨,不容易留下化石的遗迹,但神奇般没有灭绝,成为了历史见证者般的“活化石”。由于独特的进化地位,生物学家普遍认为文昌鱼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实验室模式动物,多国科学家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在实验室饲养繁殖文昌鱼方面,很多学者作了大量有益的试验,但大多报道只涉及文昌鱼室内产卵,而未见孵化后幼体成功饲养的报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福建师范大学张秋金教授利用厦门海滨的有利条件,进行文昌鱼实验室饲养及人工繁殖,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外首次获得了子二代, 成功实现文昌鱼的实验室连续繁育,使得文昌鱼模式化进程有了新的起点,也为文昌鱼人工增养繁殖奠定了基础。

 

一叶悲哀的文昌鱼

厦门同安刘五店渔民捕捞文昌鱼已经有300余年历史了。从前华侨们回到厦门,最想带走的东西就是文昌鱼干。在他们眼里,这是最能代表家乡的东西。文昌鱼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却在厦门附近浅海大量分布,刘五店渔场是全球历史上唯一曾形成渔业生产的文昌鱼渔场,20世纪50年代是厦门文昌鱼盛产期,刘五店最高年产量达50多吨,每年捕捞文昌鱼总船数达200多。当时,市政府将文昌鱼作为厦门的标志,批准为市鱼。


然而,集美海堤建成后,文昌鱼数量明显地下降,年产量在5到10吨。究其原因,是由于海堤建成后造成这个海区纳潮量显著减少,出现淤泥沉积,破坏文昌鱼栖息所必须的底质条件,致使文昌鱼迁移和死亡。另外,由于沿岸农药与工厂废水的污染,改变这一区域海水的水质,也是造成刘五店文昌鱼消失的重要因素。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发现了文昌鱼珍贵价值,造成价格猛涨,琼头一带每天有几十渔船进行过度捕捞,在海区及其周围电鱼,电死大量文昌鱼,文昌鱼资源第二次大衰减。


在这个关键时刻,厦门海洋生物学家们向厦门市政府反映保护文昌鱼资源的重要性,终于获得了政府的重视。文昌鱼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1年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总面积共65平方公里。保护区的设立意义十分重大,客观来说,对文昌鱼的保护要比白海豚、白鹭困难很多,因为文昌鱼个体小,生存环境独特。近来政府已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如加强执法力度,进行海堤的开口改造,支持文昌鱼的人工繁育研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厦门文昌鱼资源会逐渐得到恢复。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简敏 张燕萍陈友铃

声明: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及时告知,经核实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