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简介

王 岳教授

时间:2014-08-29浏览:2334

 

 王岳,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15828出生,著名微生物学家,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王岳教授于1937年获燕京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留校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39年,在昆明清华大学植物生理研究所和成都华西大学担任科研和教学工作。1941年赴美国洛格斯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抗生素研究的先驱、链霉素、新霉素的发现者瓦格斯曼教授,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1944年至1948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技师。1949年起任福建研究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协和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三校均为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9年起任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教授,兼生化微生物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福建省科学分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1973年起任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79年起任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兼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

王岳教授研究涉及面广,有很深的学术造诣。1953年,王岳教授开始了筛选抗生素的研究。翌年,他就从链丝菌中找到了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和结晶样品,为我国找到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并投入生产。1965年,他在我国首先开辟了从小单孢菌中寻找新抗生素研究的新领域,并于1966年和他的助手找到庆大霉素的产生菌。1969年庆大霉素正式投产,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他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的各单组份的国家标准品。1982年,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在他领导下又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到了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新抗生素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80年代初,王岳教授提出了开辟酶抑制剂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领域的决策并组织实施,在短短的几年内,先后找到了当代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产生菌及胃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菌。这些新领域的开辟,对我国抗生素研究影响深远。

王岳教授留下了60多篇的学术论文、译作和专著。他参加编审的《抗生素生物理化性质》一书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王岳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革福建省副主席、福建省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福建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以及多个学术团体的顾问、副理事长和学术刊物的主编。1982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王岳教授于198597逝世,享年70岁。